本网讯(通讯员 孙磊 翟成蹊)6月11日下午,医学与人文社科系列讲座第二讲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如期开讲,本次讲座由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主办,人人操人人摸人人干、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承办,原基础医学院机能综合实验室主任郑先科教授主讲。人事处副处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魏燕、学院领导和全校无课教师共计1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由刘涛院长主持。
郑先科教授结合自身教学经历,从老师们的影响、教学实践与体验、教学人生感悟三个方面分享了他从教四十余年的教学人生与感悟。郑教授说,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想方设法在教学活动中增强趣味性和生动性,力求做到科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完美结合。

郑教授指出,发现式教学的优势在于培养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形成并运用科学认识活动、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的理论体系,是真理在认识的统一过程中,对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有机整合。科学认识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反复过程,是归纳与演绎的统一。利用发现式教学法,教师可以让学生重返当年的科研现场,跟着那些大师一起去体会发现真理的过程,也能让学生“明知识之由来,晓知识之未迨”。为了阐述如何使用发现式教学法,郑教授以神经突触传递机制发现过程并最终获得1963年诺贝尔医学奖为例做了一个动画演示。郑教授特别强调,在发现式教学法中,教师不再向学生灌输结论,而是描述背景,还原事情发生的起源,让学生仿佛穿越并置身于当年的那个现场,然后一点一点发现最后的真理。
在整个讲座过程中,郑教授慷慨激昂、声情并茂、感人至深,整个会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每一个到会的老师都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