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部举行菩提讲堂第二讲:《精神现象学》自我意识观念
本网讯(通讯员 陈全新 符俊)11月26日下午,思政课部在学院会议室举行菩提讲堂第二讲,由尉迟光斌老师对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的自我意识观念进行了解读。
尉迟光斌老师首先指明本讲的目的在于为了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马克思哲学思想是在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完成的。马克思曾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所以,理解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开端。而精神现象学中的难点是对自我意识的理解。在黑格尔那里,意识是对一个对象的意识,也就是对意识与对象之间的区别的意识。而自我意识则是把对象看作自身,也就是在意识到这一区别的同时还意识到自身与对象之间没有区别。但是,意识如何从这种区别进到对这种区别的无区别性的意识呢?实质就是要明白意识如何发现自己就是自我意识。
尉迟老师指出,当意识把对象设定为存在时,它发现这存在其实是虚无,因为它是已经是一个曾经存在,现在并不存在。它的本质是非存在,即虚无性。这就为自我意识扫清了第一个障碍,因为自我意识要把意识所区别开来的对象看作是与意识没有区别的,首先就必须把这个对象的客观存在加以扬弃,或据为己有。如果没有这一步,意识的对象永远自在地存在着,永远和意识有着固定的、不可取消的区别。但是,自我意识这时还只是个别性的“这一个”,还需要虚化上升到“共相”。这时,意识反思将非真理归于意识自身,意识就能够扬弃这种非真理性。意识只有通过反思把自己的“多”看作趋向于事物的“一”的运动,才能建立自身与对象的符合关系。这种统一性的意识就初步进入了知性的领域。知性已经超出了感性确定性和知觉的阶段,而进入到了概念的阶段。在黑格尔眼中,牛顿力学的机械力后面隐藏着的是概念的内在东西,即一种自发的、能动的本源的力。但它还只是一个规律的世界的静止的超感官世界,还必须从转化或对立的角度,看到另一个超感性世界,那作为颠倒世界的超感官世界同时涵盖了另一个超感官世界,并在自己本身内拥有了它;后者自为的是颠倒了的世界,这就是说,它就是它自己的颠倒世界;它在一个统一体中就是它自己和与它自己的对立的世界。只有这样,作为内在区别的区别或自在本身的区别,才是无限的。意识就是对这区别作为同样程度上直接被扬弃了的东西的意识;它是本身自为的,它是对无区别者的区别,或者说,它是自我意识。

在讲座结束后,老师们讨论了黑格尔自我意识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的区别与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