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部进行专题式教学研讨活动
本网讯(通讯员 唐建兵 符俊 陈全新)3月17日下午,思政课部在人马学院会议室进行了一次思政课专题式教学教研活。
思政课部请唐建兵老师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专题教学改革的方案与经验。本学期在本部2015级学生中进行了改革尝试,组织了12个专题,内容来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以达到突出重点,提高思政课堂“两性两力”(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的目的。
他还专门就其中的一个专题与大家进行了分享,主题是“明清和近代中国封闭、保守的历史代价——兼谈开放与包容的时代精神”。学习近代史,一开始,一般都要讲到由于中国的闭关锁国造成中国的衰败,进而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那么,中国的自我封闭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它有什么含义?它与近代中国的衰败有什么必然的关系?中国当前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的国策不动摇?开放、包容、合作与进取和国家的繁荣强盛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怎样看待当前我国的“一带一路”的大开放战略?正是带着这些思考,组织了该专题。

历史上,有三大主流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曾经交替领先。起初是中华文明(儒教文明)领先,唐中期以后,内部由于安史之乱,外部由于唐阿战争的失败,中华文明开始走下坡路,伊斯兰文明崛起。这一时期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双峰对峙,共同领先。地理大发现至今,是西方文明(基督教文明)领先。他从“中华文明中心论”、“明清和近代的封闭保守造成中国的衰败”“西方的开放、进取与文化包容使世界中心转移”和“历史的轮回”四个方面对专题进行了具体介绍
最后,大家就专题的内容、教学设计、改革方案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达成的主要意见有:要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必须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唐老师进行的《纲要》课专题式教学方法改革是一次很好的尝试;除此外,还可尝试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