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志教授纵论《道德经》与人生智慧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5-25浏览次数:0

杨立志教授纵论《道德经》与人生智慧

本网讯(通讯员 孙磊)老子是否来过武当山?老子与武当山到底有何联系?《道德经》蕴含了哪些修身、处世、养生之道?5月24日晚,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杨立志教授受邀做客湖北医药学院第二届科技节名家讲坛暨医学与人文社科系列讲座,与人文社科教师和心理学生纵论道德经的人生智慧。讲座由人人操人人摸人人干、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承办,刘涛院长主持。

杨立志教授的讲座共分四个部分:一是老子其人其书。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或称问礼于老子。武当山许多自然景观的命名都与老子及其弟子尹喜的神话传说有关。后人把老子到过的山叫青羊峰、老子到过的涧,叫青羊涧。武当山留存有许多反映古代老子信仰的遗迹,如太上观,又名“太上岩”,又称“老君洞”。二是《道德经》与修身之道。老子修身之道以自然为重心和目标,无论是道德修养还是性情修养,都以自然为最高的价值取向,贯穿了自然主义的精神:见素抱朴、复归于婴儿、致虚守静。三是《道德经》与处世之道。老子认为处世也要遵循自然的原则:柔退不争、虚怀若谷、与人为善、功遂身退。四是《道德经》的养生之道:奉养过度不利于长寿、要抵制身外之物的诱惑、载营魄抱一专气致柔。

杨立志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导师,现担任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在大型电视纪录片《问道武当》中担任学术顾问,在武当山古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及迎接联合国专家检查的工作中任秘书组副组长,多次接待法国、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的客人来武当山调研。先后荣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省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省级优势学科“武当文化研究”学科带头人、十堰市首届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道教学、武当文化研究工作。从事武当文化研究30余年,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在《江汉论坛》、《世界宗教研究》、《理论月刊》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著有《武当道教史略》、《武当文化概论》等专著。